top of page

印尼語,一學就上手!(第一冊)QR Code版(隨書附標準印尼語發音+朗讀音檔QR Code)

 

作者:王麗蘭

 

出版社:瑞蘭國際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5/20

 

ISBN:978-986-5560-23-2

類別:印尼語學習

 

定價:480元

前往購買

dc7f6b5a14d2f5dd0f06d592a0dd6302.png
本書特色

本書特色

 


《印尼語,一學就上手!(第一冊)》佳評如潮,
史上最強的印尼語學習書,暢銷升級QR Code版,全新上市!

臺灣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印尼語名師王麗蘭,
為華人學習者量身打造,上課和自學均適用,
保證印尼語,一學就上手!

※適讀程度:印尼語程度相當於CEFR A1之班級或自學者

 

 

★本書是專為華語學習者量身打造,全方位的印尼語學習書!

 

  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王麗蘭老師特別為印尼語的初學者規劃三大部分,同時結合練習、課堂活動與小遊戲,打造最適合華語學習者的印尼語學習教材。本書三大部分:

 

 

.PART 1 發音 CHAPTER 1~2

印尼語是由羅馬字母所組成的拼音文字,和英文一樣是26個字母,其中有5個母音、21個子音,所以學習印尼語,首先要從認識它的字母讀音開始。本書從發音開始,循序漸進,待學習者完全熟悉發音和文字之後,再進入十課正課。

 

 

.PART 2 正課 CHAPTER 3~12

在學習發音之後,進入正式課程。從打招呼、自我介紹、與別人的日常溝通、數字、到時間等,完全沒有基礎的學習者可以從詳細的句型解說、例句、重點生字、對話中,由淺入深,有系統性地學習並學會印尼語,聽、說、讀、寫的實力就在扎扎實實地學習中逐步累積。每課皆由11種學習架構組成:

 

1.句型說明:根據每課主題列出主要句型,再依句型做詳細解說。

例如:

  印尼語的簡單句型中,光是人稱代名詞就可以形成很多類型的句子,所以第一步,就先從人稱代名詞開始學起吧!

 

印尼語單數人稱代名詞的說法(第一人稱)

Saya  我

Aku (~ku)  我

Gue / Gua / Gw  我(口語)

 

 

2.例句:主要句型均有大量例句,幫助記憶並熟練句型。

例如:

(1)主詞+動詞

.Saya makan.              我吃。

.Kamu minum.           你喝。

 

3.重點生字:從例句裡挑出還未學過的重要單字,可針對重點生字特別記憶。

例如:

makan 吃

minum 喝

 

4.對話:依照課程學習主軸,每課皆有模擬情境會話,不僅應用所學句型套用至實境,而且內容生動有趣,不像一般教科書一樣枯燥無趣,學習者會發現,原來使用印尼語交談一點也不難!

例如:

Irianto        :      Selamat sore.  午安(下午安)。

Susi             :      Selamat sore.  午安(下午安)。

Irianto        :      Bolehkah saya masuk?  我可以進來嗎?

Susi             :      Silakan masuk. Permisi, pak. Nama Bapak siapa?  請進。不好意思,先生。您的名字是什麼?

Irianto        :      Nama saya Irianto. Nama Ibu siapa?  我的名字是Irianto。女士(您)的名字是什麼?

Susi             :      Nama saya Susi.  我的名字是Susi。

 

5.小提醒:提醒學習當下該注意的要點。

例如:

小提醒:

(1)在公開場合要表達「各位先生女士」時,可以將saudara(兄弟)、saudari(姊妹)、bapak(先生)或ibu(女士)重複,就有複數的意思。例如saudara-saudara(先生們、各位兄弟)、saudari-saudari(女士們、各位姊妹)、bapak-bapak(先生們)、ibu-ibu(女士們)。

 

6.練習一下:在學習一個段落的時候,立即就有小測驗可以練習,隨時跟上學習步調。

例如:

練習一下:請將下列各種包含人稱代名詞的句子,翻譯成印尼語。

(1)我喜歡你。

(2)你不喜歡他。

 

7.總整理:每課最後都有當課的總整理,可讓學習者再次複習每課的學習內容。

例如:

(1)人稱代名詞中最常見的是saya(我)、kamu(你)、dia(他)、kita(我們,包含聽話者)、kami(我們,不包含聽話者)、kalian(你們)、mereka(他們)。

 

8.學習總複習:每一課的最後,皆有學習總複習。此總複習搭配課程,幫助學習者融會貫通課程內容,了解自我學習成效,日積月累下,實力已經養成!

例如:

請將下列對話翻譯成印尼語。

(1)先生(您)的名字是什麼?

     我的名字是Jokowi。

 

9.文法真簡單:針對當課主題與句型,重點說明主要文法。

例如:

陳述句的句型:

1. 主詞+動詞

.Saya+makan 

我    吃  

 

10.課堂活動:除了讀和寫之外,利用課堂活動加強聽、說練習,活潑有趣的活動更能帶動學習的興趣。

例如:

(1)請同學複習A~Z的唸法、r的顫音、輕濁音。

(2)複習各種尾音:將不同尾音的字寫在黑板上,請同學唸出來。

 

11.不可不知的印知識:除了學會聽、說、讀、寫印尼語之外,也要認識印尼文化。每課均有「不可不知的印知識」以及有趣好玩的「你知道嗎?」,讓您能更深入了解印尼。

例如:

印尼人的名字

 

  關於印尼人的名字,首先我們先有個前提:印尼由很多不同的島嶼、族群所構成,所以沒有統一命名的規則。

單名制:只使用一個名字,例如Soekarno或Suharto。很多印尼人沒有姓氏,所以很多時候在國外的官方文件上,只能把名字重複填寫在表格的姓氏欄位上。

雙名、多名制:例如第六任印尼總統Susilo Bambang Yudhoyono(蘇希洛.龐邦.尤多約諾)。

 

 

  除了以上11種學習架構之外,每課並提供印尼俚語「生活智慧」,讓大家認識印尼古人的智慧。而針對日常生活口說,另外設計了「開口說說看」、「你說,我聽」、「你說什麼呀!?」小專欄,學習印尼語不只要會說,要說得更道地。此外,「好歌大家聽」精心挑選印尼人耳熟能詳的歌曲,一邊聽、一邊唱,學習印尼語就是這麼輕鬆有趣!

 

 

.PART 3 附錄

系統整理印尼語介係詞、疑問代名詞、連接詞、副詞、動詞、以及形容詞,不但可當作學習輔助,也能當作重點複習。

 

 

★本書學習6大特色,讓您輕鬆學會印尼語!

 

特色1 教學循序漸進,打好印尼語基礎
  從最基本的發音開始,每一課都有「學習重點」→「句型說明」→→「例句」→「單字」→「練習」→「會話」→「總整理」→「學習總複習」→「文法真簡單」→「不可不知的印知識」,學習循序漸進,逐步累積印尼語實力!

 

特色2 基礎印尼語字彙與文法解說,清晰易懂有系統
  配合各課主題,學習最基礎的實用單字;系統整理初級印尼語文法,包含基本句型中一定會用到的連接詞、介係詞、疑問代名詞等,讓學習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句型或單字的使用原則。除了在課文中有詳細的解說之外,也置於附錄中,讓學習者更能一目了然,也有助於複習。

 

特色3 口說練習豐富實用,學習最道地的印尼語

  「開口說說看」、「你說我聽」等小專欄,讓學習者可以迅速累積常用生活句子,並隨時反覆練習。由於正式印尼語和一般印尼語口語有些差距,因此本書特別規劃了「你說什麼呀!?」的小專欄,以最常見的印尼語日常口語為主,讓學習者掌握道地口語。

 

特色4 豐富的會話、閱讀、聽力練習,強化全面實力

  提供了全印尼語的對話練習、聽力訓練以及短文閱讀的範例文章,讓學習者奠定了穩固的印尼語基礎之後,能夠實際閱讀短文或聆聽相關對話,讓學習者更有印尼語的環境。

 

特色5 了解印尼,學習更深入

  每堂課之後均有「不可不知的印知識」,讓學習者不只學習了語言,也更能瞭解印尼多元的文化。此外,還有一個小專欄「你知道嗎?」提供印尼有趣又玩味的小知識,讓學習者輕鬆認識印尼;「生活智慧」中,則提供印尼俚語,讓大家認識印尼古人的智慧。

 

特色6 朗讀音檔搭配使用,聽說讀寫面面俱到
  掃描QR Code下載朗讀音檔學習,印尼語發音最清晰標準,不僅配合課文、單字朗讀,更有充分的聽力練習,讓您扎實打下「聽、說、讀、寫」基礎!由作者王麗蘭老師親自率領印尼籍老師一起錄音的朗讀音檔,讓您聽見最標準的印尼語發音,帶您說出更正確的印尼語單字、會話。

內容介紹

內容介紹

 

 

印尼語真的一學就上手,一起來當印尼文化大使吧!

 

  近年來,學習印尼語變成一種熱潮,主要原因是台灣人到印尼的投資越來越多,也因為兩國的文化、教育、商業、人力資源往來頻繁,因此越來越多台灣人希望可以快速掌握基本印尼語的溝通。除此之外,另一個原因則是台灣越來越多元與國際化,開始意識到國際化不只是英、美、德、法、日、韓等國家,而開始把焦點放在離台灣更近的東南亞,例如印尼。

 

  我在台灣教印尼語已經邁入第十年。這些年來教過數千位學生,發現台灣學生的學習力非常好,儘管工作忙碌或課業繁重,大家還是很努力地學習,勇於練習並學以致用。很多人也意識到若能用印尼語直接和客戶、商業夥伴、或家裡的看護姐姐或妹妹說話,絕對能讓彼此的溝通更順暢、市場更寬廣、彼此的關係更緊密。因此,大家在課堂上勇於發問,不論是關於語言、旅遊、商業、文化或是特殊風俗,都展現高度的興趣和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力。

 

  而我自己的教學和研究興趣在東南亞,長期也在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地進行社會文化相關的研究,加上我多元文化的背景,亦成為我跨越不同國家和文化的最大優勢。因為教學與研究需要,我長期關注台灣與印尼的局勢與發展,特別是語言文化教育、族群關係、政治經濟等方面。這些年來,最大的心得就是:台灣仍然缺乏對東南亞的深入認識與關注。因此希望從自己做起,透過印尼語的教學工作,把印尼豐富的語言與多元的文化介紹給台灣。

 

  本書集結了多年來的教學講義與課綱,內容包括發音、句型、文法等。經過實際的教學、學生意見的回饋、多次的修改,才得以出版成書。這一本更是2015年出版的《印尼語,一學就上手!(第一冊)》的最新改版,不但對語言和文法進行改版,並提供QR Code讓讀者可以直接下載MP3。我也想藉由這個機會特別感謝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因為有您們的熱情、動力、支持與鼓勵,這本書才得以問世。在這裡,向大家說聲terima kasih banyak!

 

  本書得以出版,得到非常多貴人的幫忙與協助。感謝瑞蘭國際出版的社長王愿琦、副總編輯葉仲芸、設計部主任陳如琪,沒有大家的鼓勵、專業意見與美編設計,讀者將不會有機會閱讀到這本精美的書。另外,也要特別感謝鄭亦涵的鼎力相助,一手包辦了造型設計的工作。此外,更要感謝兩位專業的印尼語錄音老師林慧蘭和溫尼可,讓學生學習到標準與道地的口音。非常感謝每一位勞苦功高的幕後功臣!

 

  將本書出版,不僅希望能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印尼語,也希望讓台灣人了解學習印尼語並不困難,特別是口語的部分,真的可以說是一學就上手。而當記得了基本句型和單字之後,就可以舉一反三,自行發展出更多的句子。所以,邀請您一起加入學習印尼語的行列吧!一起來成為台灣的印尼文化大使!

 

王麗蘭

2021年5月於基隆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王麗蘭

 

  長期關注東南亞社會族群議題,特別是印尼和馬來西亞,研究興趣和專長在兩國的國族建構、族群關係、傳統建築和博物館教育。目前在臺灣大專院校從事印尼語和馬來語言與文化教學,以及社會文化研究。在臺教學多年,並曾獲107年度臺灣大學教學優良獎。

 

學歷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印尼語講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印尼 / 馬來語言與文化講師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快樂學印尼語》主持人

 

經歷

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馬來語 / 印尼語言及文化講師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國企班印尼語講師

國立政治大學外語學院印尼語 / 馬來語講師

國立臺灣大學日文系馬來語組講師

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印尼語言文化課程講師

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馬來語言文化課程講師

 

FB粉絲專頁

王麗蘭老師的快樂印尼語教室

 

YouTube頻道

王麗蘭老師的印尼語教室

 

著作

《印尼語,一學就上手!(第一冊)》

《印尼語,一學就上手!(第二冊)》

《馬來語,一學就上手!(第一冊)》

《信不信由你  一週開口說馬來語!》

《印尼語輕鬆學》

(以上皆由瑞蘭國際出版)

目錄

目錄

 

 

作者序

本書特色

如何使用本書

前言

 

發音

CHAPTER 1

印尼語的發音:子音、單母音、雙母音、濁音VS.清音

CHAPTER 2

印尼語的發音:雙子音、相似子音(C / J、L / R、M / N、L / N)、尾音、外來字

 

正課

CHAPTER 3

基本問候語與稱呼:太太,早安。 / 先生,你好嗎?

CHAPTER 4

人稱代名詞、所有格、指示詞:你叫什麼名字?我是Jokowi。

 

CHAPTER 5

基礎名詞和形容詞:這是什麼?這是很長的火車。

 

CHAPTER 6

疑問代名詞:你住在哪裡?我住在雅加達。

 

CHAPTER 7

疑問代名詞:你來自哪裡? / 你要去哪裡?

 

CHAPTER 8

助動詞:你會說印尼語嗎?可以 VS. 會

 

CHAPTER 9

數字:數數1、2、3

 

CHAPTER 10

家庭中的稱謂:我的家庭真可愛

 

CHAPTER 11

時間:現在幾點鐘?

 

CHAPTER 12

星期、天、月、年:今天星期幾?

 

 

附錄

附錄1:Kata Depan(介係詞)總複習

附錄2:Kata Tanya(疑問代名詞)總複習

附錄3:Kata Penghubung(連接詞)總複習

附錄4:Kata Keterangan(副詞)總複習

附錄5:Kata Kerja(動詞)總複習

附錄6:Kata Sifat(形容詞)總複習

附錄7:印尼語標點符號的用法

附錄8:練習題解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