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返鄉與親愛家人重聚,看似觸手可及,卻又微渺難以掌握
透過81封德中對譯的家書,看盡戰爭的殘酷與無奈,也看見時代洪流中星火般的希望
本書德中對譯。收錄第一手的德軍士兵家書、珍貴史料,並有優美的中文翻譯、解說,可以深入了解二戰時期德國的社會背景,拓展更宏觀的歷史視野,增進德語閱讀能力。
1.完整的學習:全書從導讀至內容、圖說皆德中對譯,譯文內容完全忠於德文原文,無任何增刪篡改,可以從中增進德語閱讀能力。
2.嚴謹的考據:歷史、地理與文化背景皆經過嚴謹考證,文字根據「德語正字法」標註、校訂。
3.珍貴的史料:戰地書信由於保存不易,大部分前線來信都在戰後近70年間黴爛或遺失。本書收藏可作為研究德國歷史的重要文獻。
4.真摯的情感:從戰地家書中感受誠摯無私的真情,洞悉時代內涵,體會人生百景。
內容介紹
作者序
2005年夏季的一個週末,我第一次在柏林波茨坦廣場附近的一個舊貨市場上看到一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遺留下來的德軍家書。從那時起,我心中就萌發了搜集德國人在二戰中的書信並譯成中文,從而讓更多的中國人瞭解德國歷史的想法。無奈當時作為窮學生的我阮囊羞澀,只得作罷。2009年2月的一天,我無偶然在互聯網上發現有二戰舊信出售,於是便開始了收藏。時過四年,這本書終於可以與讀者見面。
本書收錄的81封舊信中有些曾被遺忘在某個閣樓或地窖中數十年之久,直到最近幾年才被人發現,而有些則被持有人一直珍藏至生命的終點。這些信件原本不過是一些平常的紙張,然而飽含深情的筆墨卻使他們凝聚了母親的愛、戀人的心、孩子的夢。手持這些信件,我會感覺到當年收信人因喜訊而欣喜若狂或因噩耗而肝腸寸斷;閱讀這些信件,我能體會到當年寄信人對生活的期待與對死亡的恐懼,對和平的嚮往與對戰爭的無奈。我似乎看到了柏林夜空的沖天烈焰,聽到了俄國冬日的寒風呼嘯,感到了北非沙漠的似火驕陽。
這81封信分別出自49名德國人之手。無論寄信人還是收信人,皆是在任何歷史書中都找不到的所謂「小人物」,男人中軍銜最高的一位僅為中士,而女人則皆為平凡的母親、妻子或女兒。他們不曾像那些載入史冊的所謂「大人物」一樣創造歷史,而僅是在歷史長河中隨波沉浮的沙礫。然而正如聖經所言:「上帝不偏待人」(羅馬書2章11節)。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我想人的生命從來就不應有貴賤之分,這些「小人物」的生命與「大人物」的生命等值,他們的故事也不應被時間所湮沒。我希望讓這些普通德國人的故事得以流傳於東西方,讓中國人和德國人都知道在德意志民族的歷史上有過如此之人、如此之事。
沈忠鍇
2013年初 斯圖加特
作者簡介
沈忠鍇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德語系、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日耳曼語言學與英美文學碩士,並於美因茨大學短期進修翻譯學。
曾實習於德國聯邦議院、戴姆勒公司、德國國家電視二台鳳凰時事紀錄頻道。曾任fischerAppelt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中文影視翻譯與配音;現任職戴姆勒股份公司,從事中文技術文件編輯與校對。
閒暇之時喜愛閱讀歷史書籍與人物傳記,尤愛研讀中德兩國近現代史。
目錄
目錄
自序
感恩
引言
閱讀提示
-
我還活著!
-
瓜分波蘭
-
晉升喜訊
-
巴黎的日子
-
媽媽在天國
-
我的新娘
-
孤獨的復活節
-
巴巴羅薩行動
-
對蘇閃電戰
-
非洲水土
-
攻佔哈爾科夫
-
人海對火海
-
我們的半套房子
-
戰時小趣
-
此生最後一程
-
史達林格勒城下
-
為了不上戰場
-
來自包圍圈中的最後音訊
-
在非洲最後的好時光
-
諒解媽媽
-
無盡的等待
-
母親節祝福
-
人類的命運
-
「已為大德意志陣亡」
-
撤退
-
同一天
-
玩具車
-
雞蛋
-
活在回憶中
-
布格河畔守橋人
-
您的男友下落不明
-
我們的未來
-
黑人飛行員
-
刺殺元首
-
蘋果
-
當戰俘或許更好
-
香菸貨幣
-
艦上遐思
-
布倫瑞克,1944年10月15日
-
火中取栗
-
最後兩封信
-
終戰前
-
北歐平安夜1944
-
你們在哪裡?
-
俄國人來了!
-
我們的孩子病了
-
逃亡
-
「模擬戰爭」(!?!)
-
混亂的帝國
附錄1 戰地郵編目錄
附錄2 德文縮寫目錄
附錄3 歷史與文化背景參考文獻